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沈阳市赃物价格评估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1:03:39  浏览:81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沈阳市赃物价格评估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沈阳市赃物价格评估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3月31日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4年5月26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1994年8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 理
第三章 程 序
第四章 评 估
第五章 收 费
第六章 处 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准确估定赃物的价格,维护国家财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公安、司法机关查处和审理案件提供依据,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赃物,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查处和审理案件中判定为违法犯罪所得的公私财物。
第三条 凡属本市的各级公安、司法机关涉及价格评估的赃物,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市、县(市)、区物价管理部门,是赃物价格评估的主管部门。
市、县(市)、区价格事务所具体负责赃物的价格评估工作,依法出具的估价鉴定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估价鉴定文书是公安、司法机关查处和审理案件估价赃物价值的证据,并为公开拍卖的估价赃物提供底价。

第二章 管 理
第五条 市、县(市)、区价格事务所对赃物价格的评估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按案件的管辖范围处理。
物价主管部门应对估价赃物的价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条 县(市)、区价格事务所的评估资格,由市物价管理部门进行资格审查认定,发给《价格评估许可证》后,方可开展工作。
不具备价格评估条件的,由市价格事务所受理。
第七条 专职价格评估人员,经市物价管理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发给《估价鉴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价格评估工作。
第八条 价格评估人员,在评估赃物价格时,凡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影响公正估价的,应当回避。

第三章 程 序
第九条 办案单位委托价格事务所评估赃物,应出具市物价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估价委托书。
第十条 价格事务所在接受评估委托后,应组成三人以上的评估小组,开展工作。评估结论一般应在三日内作出;属特殊情况的,应即时作出;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委托单位对《估价鉴定书》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估价鉴定书》之日起七日内向被委托的价格事务所提出复核申请,被委托的价格事务所应在接到复核申请七日内作出《估价复核结论书》。委托单位仍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估价复核结论书》七日内,向市价格事务所申请复
核裁决;由市价格事务所出具《估价复核结论书》的,可再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复核裁决,上级主管部门应在十五日内作出《估价复核裁决书》。
第十二条 办案单位在查处和审理案件、处理赔偿时,因当事人对评估结论提出异议,认为需要估价鉴定人出庭或作出书面说明的,应提前三日通知价格评估部门。

第四章 评 估
第十三条 价格事务所进行赃物价格评估时,必须对赃物进行全面检验,分类核定,查明与价值相关的事实,取得必要的证据和资料。
第十四条 评估赃物的价格认定,以案发时当地的实际价格为准。
(一)流通领域的商品,属于国家定价的,按国家定价计算;属于国家指导价的,按最高限价或作价办法计算;属于市场调节价的,按市场中等价格计算。
(二)生产领域的产品,成品按出厂价格计算;半成品比照成品价格折合计算;原材料按进货价格加实际费用计算。
(三)文物、金银、珠宝、有价证券、入境物品等赃物的估价,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
(四)对已销赃的物品,销赃价高于实际价值的,按销赃价计算;销赃价低于实际价值的,按实际价格计算。
第十五条 对价格难以确定的赃物,价格事务所可聘请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参与估价。
第十六条 除有关公安、司法机关有特殊要求外,按本条例评估的赃物价格均为人民币价格。

第五章 收 费
第十七条 价格事务所凭《收费许可证》收费,使用统一制发的收费票据,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八条 价格事务所对评估赃物进行估价鉴定,按实际评估赃物的金额收取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估价鉴定费。
第十九条 估价鉴定费,按实际应收的费用,由财政部门从赃物处理收入中每年一次性拨给物价管理部门。

第六章 处 罚
第二十条 对未经价格事务所估价的赃物擅自作价变卖的,视为违法行为,除没收全部金额外,对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处以相当于本人的三个月工资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其主管部门对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价格评估人员在估价中,应秉公执法,对有滥用职权,弄虚作假行为的,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4年8月1日起施行。



1994年5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


无锡市人民政府令
 
第45号



  《无锡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1999年7月23日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吴新雄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无锡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畅通,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范围内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包括车行道、人行道、高架路、广场、各类桥梁、涵洞、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交通部门管养的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和单位内部的专用道路、桥梁,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无锡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是本市城市道路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工作。
  市、区市政设施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政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范围和分工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建设、环管、规划、公安、工商行政、园林、交通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城市道路应当统一规划,实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工程竣工后,必须按照有关的规定经验收合格后,移交市政管理机构管理养护。
  与城市道路连接的自建道路,由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维修,接受市政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达到城市道路标准的,可以移交市政管理机构管理养护。

第二章 维护管理





  第六条 市政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养护和维修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城市道路养护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日常维护,定期组织检测和普查,确保城市道路处于完好状态。


  第七条 城市道路出现损坏影响交通和安全时,市政管理机构应当及时组织养护、维修,发现道路附属设施缺损时,应当立即补缺或者采取安全措施。


  第八条 在城市道路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烧、砸、轧、泡或者污染、腐蚀道路;
  (二)车辆装载物拖刮、撞击路面和人行道;
  (三)直接在路面搅拌水泥砂浆、混凝土或者其他拌合物;
  (四)擅自修筑出入通道口或者改变城市道路使用性质;
  (五)偷盗、挪动、毁损城市道路附属设施;
  (六)在桥面上停放机动车或者在桥下停靠船只;
  (七)利用桥梁设施进行牵拉、吊装等施工作业;
  (八)机动车在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
  (九)冲撞桥体、伤害桥身;
  (十)其他损坏城市道路的行为。


  第九条 城市桥梁红线以外60米以内为桥梁安全保护区域。在安全保护区域内,禁止修建影响桥梁功能与安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从事挖掘取土、建筑打桩、地下管道顶进等作业的,应当制定桥梁保护安全措施,并经市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条 人行道上不得停放或者行驶汽车。


  第十一条 履带车、铁轮车,超重车等有损城市道路路面的车辆禁止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须经市政主管部门同意,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领取通行证后,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方可按指定的时间和路线通行。


  第十二条 各类建设工程可能损坏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与市政管理机构签定保护和赔偿协议。


  第十三条 依附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第三章 占用管理





  第十四条 禁止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城市道路的,须经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效能管理部门批准,方可按照规定占用。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省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并不得损坏道路。


  第十五条 占用城市道路设置或者迁移交通标杆、邮筒、废物箱、电话亭等社会公益设施,利用城市道路设置广告牌、招贴牌的,必须按规定征得市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对道路交通有影响的,须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第十六条 下列范围禁止占用:
  (一)桥面以及有碍行车安全的路段;
  (二)公交车站;
  (三)地下管线的闸阀、检查井、雨水井、窨井使用和操作范围。


  第十七条 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效能管理部门对占用城市道路的申请,应当分别在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批准或者是不批准的决定。


  第十八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占用性质或者将占用范围转让。


  第十九条 严格控制占用人行道,经批准临时占用人行道不得超过人行道宽度的二分之一,因特殊原因确需多占的,应当保留不少于1米宽度的路面,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第二十条 占用城市道路临时基建施工、搭建亭棚的,必须在醒目处悬挂占用城市道路许可证,并设置围档或者隔墙,保持占用现场整洁。占用范围内不得制作水泥制品、拌和砂浆和冲洗砂石。


  第二十一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占用期限的,须在期满前20日内向原批准部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占用城市道路期满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道路原状,损坏的,应当修复或者赔偿;建筑性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报告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占用期内因城市建设需要,占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拆除占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建筑和设施。

第四章 挖掘管理





  第二十三条 禁止擅自挖掘城市道路。因工程建设确需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设计图纸,经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领取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并按照挖掘道路的性质和面积缴纳挖掘修复费用后,方可按批准的要求进行挖掘。
  对交通影响较大的挖掘工程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在接到挖掘城市道路申请之日起,市政主管部门应在7日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5日内分别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除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外,其他任何部门都不得越权批准挖掘城市道路。


  第二十五条 电信、电力、广播、煤气、自来水、排水等地下管线埋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底前将当年管线埋设施工计划报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综合平衡,统一安排,避免重复挖掘。


  第二十六条 挖掘城市道路的施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地段设置防护围栏和必要的导向标志以及指路牌,夜间设置照明和警示设施;
  (二)在道路的醒目处设置标明施工单位、批准挖掘时间和范围、挖掘道路许可证编号等内容的示意标牌;
  (三)开挖工程分段实施,昼夜施工,主要道路口和横穿道路的尽可能在夜间施工,白天采取措施恢复交通;
  (四)不得移动、拆除城市道路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
  (五)施工结束后按规定回土夯实,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六)对挖掘时损坏的城市道路设施或者地下管线,进行修复或者赔偿。


  第二十七条 市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验收后次日起,按照横向掘路3日内,纵向掘路(200平方米内)10日内完成初修。


  第二十八条 因突发事件而紧急抢修等原因挖掘路面的,施工单位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后,可先行施工,但必须报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并在24小时内补办挖掘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同一城市道路的同一地段,1年内不得再次挖掘;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5年内不得挖掘,大修后的城市道路3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必须经市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条 在法定节假日和全市性重大活动前15日内,禁止挖掘城市道路,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加倍缴纳路面修复费。

第五章 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二十六条第(一)、(六)项规定的,除责令改正外,并可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除责令改正外,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规定办理手续的,除责令改正外,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擅自将占用范围出租、转让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由建设、环管、公安、规划、工商行政、园林、交通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侮辱、殴打、阻挠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九条 市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或者滥用职权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江阴、锡山和宜兴市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82年颁布的《无锡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

邮电部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
1996年4月8日第8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它信道(含卫星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第三条 邮电部责成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以下简称电信总局)设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局(以下简称国际出入口局)及其网络管理中心,并负责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的提供和管理。
第四条 直接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单位(以下简称为互联单位),应向邮电部申请办理使用国际出入口信道手续。
互联单位在办理手续时,应提供有效批准文件及有关网络规模、应用范围、接入单位、所需信道等相关资料。
互联单位在办理手续后,应将前款事项变更情况,每半年向邮电部申报一次。
第五条 邮电部对互联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由电信总局在30日内提供所需的国际出入口信道。
未经邮电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提供出入口信道。
第六条 电信总局应加强国际出入口局和出入口信道的管理,向互联单位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第七条 互联单位使用专用国际信道,按照现行国际出租电路标准收费;对教育、科研部门内部使用的国际信道资费实行优惠。
第八条 国际出入口局对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信息安全检查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应予以配合。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提请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邮电部责令其停止提供信道,并建议其主管部门给相关责任人及其负责人以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