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鼓励发展“三来一补”的若干规定(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5 05:21:39  浏览:95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鼓励发展“三来一补”的若干规定(试行)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关于鼓励发展“三来一补”的若干规定(试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为鼓励“三来一补”业务的发展,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凡“三来一补”企业的加工所得收入,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三年,期满后,纳税确有困难的企业,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继续减免。为发展“三来一补”必须兴建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在1990年以前免征建筑税。
第二条:“三来一补”的基建、技术改造投资,由外商提供或从银行贷款的,均不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限制。其所需建筑用地,由各级政府优先安排。
第三条:“三来一补”企业工缴费收入(补偿贸易在补偿期间扣除补偿进口设备价款的净收入外汇)外汇留成,实行“二:三:九五”分成,即上缴市2%,上缴县(区)3%,企业留成95%。企业留成外汇,任何部门不得从中抽成,工缴费按净收外汇逐笔结算,由外汇管理部门及
时划拨给企业。企业留成的外汇允许进入市外汇调剂中心。
第四条:“三来一补”企业,凡开展生产较高档次产品的对外加工装配项目,经市经贸委审核确认,所收工缴费外汇全部留给企业。开展上述项目的企业,发展生产所需外汇资金,可向银行贷款。允许所收工缴费先还贷,后结汇。
第五条:在遵守我国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可聘请外商管理来料加工企业。
第六条:对“三来一补”项目生产必须进口(包括国家限制进口)的机械设备、工具、原辅材料、自用燃料等物资,免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合同验放。对“三来一补”企业(年工缴费收入120万港元以上)生产用车辆,特种车(不包括小轿车、面包车)经市经贸委审批,海关凭经
贸委批件登记免税放行,所进车辆不得倒卖、转让、外商及其驻“三来一补”企业的外籍职工带进的国家限制的生活自用品,用后复出,由企业出具保函,海关登记放行,免收押金。“三来一补”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生产急需,外商临时提供的,价值不大的样品和少量原辅材料、工
具,可由加工企业直接向海关申报,海关审核后放行。
第七条:我市拥有经营进出口权的公司及县(区)以上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均可对外谈判、签约“三来一补”项目合同,报县(区)以上的经贸委审批。外贸专业公司是经贸部批准的公司,在其经营范围内,允许直接向海关申办报关手续。除国家限制或不得搞来料加工装配的项目
外,凡经批准的合同,其产品出口均不实行许可证管理,海关按合同登记放行。
第八条:铁路、公路、港务、航空等部门,对"三来一补”货物运输给予优先安排。在对外加工装配比较集中的地方,由海关派人进行监督或设立海关保税仓库。
第九条:凡“三来一补”企业,可实行计件工资、超定额计件工资、或分成工资,经主资部门审定,报市、县(区)劳动局、税务局备案。所支付的工资可不计入奖金总额,不征奖金税。
第十条:凡为引进“三来一补”项目牵线搭桥者,项目盈利后,按一年实收工缴费5‰(折人民币)由加工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从事外经工作的干部和县以上领导干部除外),具体奖励办法,可由各县(区)及有关公司自定。
第十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厦门市所有企业。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988年2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BT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冯兴吾 汪长海 


内容摘要:BOT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国际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方式。BT是BOT的演变。本文简述了BT的内涵及法律特征,并对BT方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BT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BT 法律 研究

  BOT是对Build-Own-Transfer(建设-拥有-转让)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形式的简称。现在通常指后一种含义。而BT是BOT的一种历史演变,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在我国实践中,标准意义的BOT项目较多,但类似BOT项目的BT却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既分析BT项目的积极作用,又指出BT项目的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一、BT项目的法律特征
  BT是一种新型、特殊的投资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同其他融资方式而言,有其自身的法律特征:
  1、BT法律性质的特殊性
  BT特许协议的特殊性在BT运作中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私人投资者进行BT项目建设的协议,不同于政府对建设项目的批准书。B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定性。所以,BT特许协议并不专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不单纯是行政机关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履行行政职能而与相对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协议。恰恰相反,BT特许协议的内涵和外延,早已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扩及于或涉及到民事、行政、经济法等,形成了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学科。
  2、BT主体的特殊性
  一方为东道国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另一方为私人投资者或企业,大多数为外商企业,其中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既是一个与私人投资者或企业地位平等的伙伴,又是一个具体实施的监督者,即具有双重身份。
  3、BT投资客体的特殊性
  作为BT的标的基础设施,如桥梁、公路等,不同于其他的投资项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东道国对其享有绝对的建设权。同时,又因BT涉及到本国使用者之利益,国家必须权衡国情和投资者利益两个方面,对其行使价格决定权及相应的管理监督权。 
  4、BT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BT内容涉及投资、融资、建设、转让等一系列活动,当事人与参与人包括东道国政府、项目主办人、项目公司、项目货款人、项目原材料供应商、融资担保人、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可能的参与人。因此,BT投资方式形成了众多当事人或参与人的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
  5、BT是合同的组合
  BT所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通过合同确立的。其中包括贷款合同、建设合同、回购协议以及股东协议等。如某BT项目投资合同就包括定义与解释、工程、工程造价、工程实施责任、基础设施的建造、转让所有权、赔偿责任、文件和专利、不可抗力、保险、争议解决等20余项。
  二、BT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这为BT方式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何种方式建设更为科学、有效、经济,B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方式进入了市场。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1、BT方式有助于基础设施建设缓解资金困难。
  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是出资人,也是建设、维护的具体实施人。但近10余年来,世界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生产力高速增长,国际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大大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性追求,促使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的跨区域流动,使跨区域投资总额大幅上升,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来自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新建、改建公路总投资达到7000亿到8000亿人民币。如“十五”期间,广东省高速公路续建和新建项目达45个,涉及总里程2500多公里,共需筹措建设资金1200亿人民币。利用BT方式有利于解决基础设施不足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向基础设施投资的流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2、BT方式有助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BT方式吸引了国外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使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得到顺利实现,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BT方式有助防范金融风险
  资金是社会的“血液”和“神经”,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社会任何环节问题都可能使金融业受到冲击。金融风险一旦爆发,极容易形成连动效应,扩大蔓延,危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BT方式不要或少要国家投资,同样能达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一种务实的控制债务规模又能引导内需,扩大消费的渠道。
  4、有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质量
  BT方式有利于在投资建设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同时,对投资的企业财团也有利,投资方可以按照政府的规划投资,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通过项目使资本到增值。
  三、BT的缺陷
  BT方式虽然作用显著,但缺陷也不少,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1、BT项目建设费用过大
  采用BT方式必须经过确定项目、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合同,移交等阶段,涉及到政府许可、审批以及外汇担保等诸多环节,牵扯的范围广,操作的难度大,障碍多,不易实施,最重要的是融资成本也因中间环节多而增高。
  2、BT方式中的融资监管难度大
  由于BT法律性质的特殊性,法律关系的复杂性,而且是一种合同的组合,因此,融资监管难度大。
  3、BT项目的分包情况严重
  由于BT方式中政府只与项目总承包人发生直接联系,建议由项目企业负责落实,因此项目的落实可能被细化,建设项目的分包将愈显严重。
  4、BT项目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在BT项目中,政府虽规定督促和协助投资方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申请政府质量监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安全生产。但是,投资方出于其利益考虑,在BT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施工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设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四、BT项目中的完善
  1、完善BT运行机制,寻求法律支持
  在BT项目的谈判中、签订中、履行中以及转让中寻求法律的支持是客观的需要,这对于BT项目的健康有序运行十分必要。应该说,没有法律的支持,BT方式是不完整的。
  ⑴、在BT项目的谈判中
  当政府主管部门将采用BT方式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律师、公证员要参与商务谈判、起草法律文件、提供法律咨询、提出司法建议等。
  如果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从优确定投资者。公证机构应该积极介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司法部《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审查整个招投标过程,特别是对开标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现场公证。
  ⑵、在协议签订中
  BT项目企业确定后,政府主管部门应与该项目企业签订《投资建设合同书》,这个合同书是BT项目的核心协议,此后的一系列协议,都应依据此合同,公证机构应从形式要件、实质要件进行审查,确保这一合同的真实合法有效。如果项目企业由多家投资者组成,投资者之间也应办理公证。实践中,外资企业一般会依照国际惯例提出办理公证的要求,使BT项目更趋规范化。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衢政发〔2009〕6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衢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我市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养老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条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予以补助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鼓励长缴多得、多缴多得。
第四条 居民养老保险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市、区)级统筹。
第五条 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居民养老保险具体事务。
乡(镇、街道)负责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具体事务。
财政部门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专户管理、政府补贴的财政预算安排和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工作。
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使用、保值增值和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章 实施范围和对象

第六条 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全日制学校在校生除外),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第七条 符合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城乡居民应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户籍所在地的行政村(社区)办理参保手续。

第三章 基金筹集和管理

第八条 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第九条 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700元、900元七个档次,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适时调整缴费标准。参保人员可以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
居民养老保险费以货币形式按年缴纳。可以由当地政府委托有关机构征收。
第十条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资助。
第十一条 政府对参保人员给予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对持证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按当地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全额补贴;对低保对象个人缴费部分按当地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50%的补贴,帮助其参保。
第十二条 政府补贴除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外,其余部分由当地财政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十三条 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
第十四条 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保值增值,其各项增值收益全部计入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第四章 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参保人员建立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发给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手册,记载缴费情况。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的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行实账管理,个人账户储存额包括:
(一)个人缴费全额;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参保人员的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员缴费提供的资助;
(三)政府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
(四)个人账户形成的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十七条 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按银行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结息一次。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死亡后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参保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政府补贴外的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五章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三部分组成,终身支付。
基础养老金、缴费年限养老金由政府补贴资金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计发。月养老金按以下标准计发: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60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系数(计发系数与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60周岁计发系数为139)。
(三)缴费年限养老金月标准分段计发:缴费年限5年及以下的,缴费年限养老金按1元/年计发;缴费年限6年至10年的,缴费年限养老金从第6年起按2元/年计发;缴费年限11年及以上的,缴费年限养老金从第11年起按3元/年计发。
第二十条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对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离休、退休、退职待遇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对年龄未满60周岁,距领取养老金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至满60周岁,并可补缴其剩余不足年限。补缴标准按当年当地缴费标准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补缴后应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继续缴费至满15年。对年龄距领取养老金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缴费至满15年及以上。
第二十一条 对参保的复员退伍军人(含制度实施时年龄已满60周岁复员退伍军人),军龄视同缴费年限,并加发优待养老金。具体办法按浙政发〔2009〕62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省政府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领取养老金待遇后死亡的,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一次性丧葬补助费标准为参保人员死亡当月享受的基础养老金20个月的金额。

第六章 制度衔接

第二十四条 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原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且已经享受老农保待遇的,可以按照本实施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加发基础养老金;尚未享受老农保待遇的,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当年当地的平均缴费标准折算缴费年限(折算的缴费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下同)并继续缴费,折算后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记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二十五条 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本办法实施后,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期间因就业状况发生变化而中断缴费的,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可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户籍地参加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转入当年当地平均缴费标准折算缴费年限,按规定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本办法实施后,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后因就业又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可将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折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继续缴费。到达退休年龄时,如符合按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享受养老金待遇;如不符合按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可将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换为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当年当地平均缴费标准折算缴费年限,按规定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六条 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后被征地的农民,符合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可以同时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也可以将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用于抵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
第二十七条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可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也可以将原缴纳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含政府补贴),折算为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继续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缴费或补缴至15年。
第二十八条 符合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同时符合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精减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等待遇条件的,可同时叠加享受。

第七章 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县(市、区)应当成立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三十条 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应当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机制。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第三十一条 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经办服务体系。充实现有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健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编制管理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确保必要的人员编制。财政部门确保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等费用的落实,并足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村(社区)代办员与服务群体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十二条 建立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把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积极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员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保证信息设备、信息网络建设费和网络维护等费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未按规定筹集、使用和管理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或者挪用、截留、侵占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的,视情节轻重分别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参保人员以弄虚作假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获得养老金和其他待遇的,由社会保障部门追缴有关当事人的非法所得,并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阻挠、妨碍社会保障部门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江山市按省政府批准的试点方案实施。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