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苏州市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2:35:38  浏览:93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苏州市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办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


  《苏州市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办法》已经2000年11月28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陈德铭
                           二00一年一月九日
            苏州市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治理,制止违法建设行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苏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苏州市市区范围内,拆除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市容环境的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应当拆除的临时建筑(以下称违法建筑)适用本办法。
  前款规定以外的违法建筑、违法建设行为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筑,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临时建筑。
  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市容环境的违法建筑,具体是指:
  (一)占用消防通道、地下工程、防洪设施、高压供电走廊的,影响输配电安全的,压占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有线电视等地下管线的;
  (二)严重影响居民区安全、交通、卫生、安静、绿化、观瞻的;
  (三)占用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城市道路、城市主要出入口的,占压规划道路红线的;
  (四)不符合市容标准、道路景观规划的,擅自改变沿街建筑平面位置、高度、建筑立面(包括外墙装饰)影响市容景观的,占用绿地、公共用地的。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分别建立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由政府领导和建设、规划、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市政公用、国土、房产、工商、公安、卫生、绿化、供电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市、区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日常工作。
  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拆除违法建筑的工作计划和相关政策,协调处理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重大事项,检查考核各区和各有关部门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区拆除违法建筑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对违法建设的现场制止,配合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建筑进行查证和认定,制定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实施方案并组织现场强制拆除,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或者清理拆除违法建筑后的场地。


  第五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有自查、自纠、带头拆除违法建筑的义务。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汇报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实施情况。


  第七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建筑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当事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资料,有关单位、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建筑认定后,会同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本办法第三条内容所涉及的部门,下同)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


  第八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送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告知书、决定书。
  当事人不在场或者不签收拆除违法建筑告知书、决定书的,可邮寄送达,或者由二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会同当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将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告知书、决定书张贴在当事人居住地或者违法建筑所在地。
  对难以确定当事人的违法建筑,可以采用公告形式告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决定。


  第九条 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市人民政府领导批准后组织强制拆除。


  第十条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七日前,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苏州日报上发布通告。通告须载明组织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机关、被拆除违法建筑的当事人、地点、面积、强制拆除的日期等事项。


  第十一条 各有关部门负责做好配合拆除违法建筑工作。对违法建筑,房产部门不办理产权登记、房屋租赁手续;国土部门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工商、卫生部门不办理生产或者经营的登记、许可手续;公安机关不办理出租许可手续;供电、供水、供气部门不办理接电、接水、接气手续。
  对决定拆除的违法建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及时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房产、国土、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及时收回颁发的有关证照,供电、供水、供气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对决定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将强制拆除违法建筑通告通知有关部门。供电、供水、供气部门及时在实施强制拆除之日前采取停电、停水、停气措施。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所需的人力、机械、资金,由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定的义务,并有权对违法建筑、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及时查处。


  第十三条 当事人对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内向市人民政府或者向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对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的执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超越法定权限、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被人民法院判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实体撤销并造成损失,需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赔偿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执行。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予以责令书面检查、扣发资金、行政处分、停止上岗执法、调离执法岗位直至辞退。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拆除违法建筑工作机构按照区拆除违法建筑工作的职责,负责组织辖区内拆除违法建筑工作。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1990年6月26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十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保障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下简称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含政府派出机构和授权或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下同)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部门,系指对法规负有执行职责,并行使一定奖惩权力的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系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法规赋予的职责,组织实施法规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系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对设在本行政区内不属于自已管理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执行法规活动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 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应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第五条 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应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主要领导及主管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二章 行政执法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执法部门在法规发布后一个月内,提出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实施方案。


  第七条 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带头执法,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和阻碍行政执法活动。


  第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做到:
  (一)依照法规赋予的权力,严格执法;
  (二)及时研究解决执法中的问题;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培训行政执法人员;
  (四)强化执法手段,配备执法所需的器具、设备;
  (五)制定执法守则和执法程序,严格执法纪律,纠正执法中的不正之风;
  (六)处理行政违法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规准确,手续完备。


  第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参加执法业务培训,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做到:
  (一)熟练掌握有关法规和行政执法业务;
  (二)严格执法,不以权谋私;
  (三)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十条 行政执法部门对本部门组织实施的法规,应在法规实施一年内将实施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 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不得随意干扰行政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

第三章 执法协调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中发生下列情况,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执法部门按职责权限负责协调处理:
  (一)对同一法规不同执法部门的理解或执行不一致的;
  (二)对同一违法问题有关执法部门处理意见不一致的;
  (三)对同一问题不同法规规定不一致的;
  (四)其他需要协调的。


  第十三条 参加协调的有关部门应提供本部门掌握的有关情况和依据。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执法部门对协调不成的争议,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执法部门协调。因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解释不同产生的争议,经协调仍不能统一意见的,由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报请制定机关做出立法解释后处理。


  第十五条 执法协调的具体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授权其法制机构承办。
  协调情况及结果应以人民政府或行政执法部门的文件发出,各有关单位必须执行。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收到国务院各部门的法规解释性文件,应立即转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局。

第四章 执法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并统一安排本地区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全面或单项法规的执法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组织本系统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在年初制定出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各执法部门的检查方案应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检查方案应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任务是:
  (一)检查行政执法部门或下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的各项法规是否得到全面实施;
  (二)监督有关部门及时处理执法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三)纠正下级行政执法部门或人民政府处理不当的违法案件;
  (四)审查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其他文件是否违背有关法规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以经常性的单位自查和群众监督为主,并应不定期地开展全省或地区性的部门互查、系统联查、专题调查及重点抽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制机构是本级政府法制工作的办事机构,承办执法监督检查的具体事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监察、审计部门依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履行监督、监察职责。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应主动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视察和调查。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于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规或本规定,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的,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法规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违反法规及本规定,严重失职或干扰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活动的,由行政监察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阻碍、干扰或拒绝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本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与国家有关法规相抵触的,执行国家法规。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系指尚无规章制定权的市、县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参照规章制定程序制定的具有规范性质和作用的文件。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市、县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可依照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国家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9月14日,国家开发银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管理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搞好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服务功能,保证信贷资金安全,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设备储备贷款主要对象是开发银行业务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发放设备储备贷款要遵循确保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原则,突出重点,择优发放。
第四条 设备储备贷款要在人民银行批准的年度贷款额度内安排,所需资金由开发银行自行解决。

第二章 贷款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设备储备贷款的范围
主要用于解决国家计划内在建或拟新开工建设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及限上技术改造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储备设备及信贷计划安排中发生的时间差等原因形成的短期性用款需求。
严禁用于弥补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和挪作它用。
第六条 借款人使用设备储备贷款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能够偿还贷款本息和信誉良好的经济实体;
(二)是经开发银行评审承诺的贷款项目或虽未正式承诺但对其信贷风险有控制手段的项目;
(三)工程需要储备的设备已列入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中所附的设备清单,并已签订设备订货采购合同;
(四)开发银行认为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七条 贷款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内,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可以跨年度发放。
第八条 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短期贷款利率执行。

第四章 贷款申请与审批
第九条 申请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填写《国家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借款申请书》,交开发银行有关信贷部门。信贷部门收到借款人申请后,主要审查:
(一)申请材料是否真实、齐备;
(二)贷款范围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三)还款资金来源及措施是否落实。
第十条 开发银行信贷部门根据借款人申请,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具体项目设备储备贷款用款意见。经综合计划局根据开发银行年度贷款规模和资金情况综合平衡后,会签资金局后报主管行长审批,其中1亿元(含1亿元)以上报主管行长和行长双签。

第五章 借款合同
第十一条 凡经行领导批准同意使用设备储备贷款的项目,应由开发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与借款人签定《国家开发银行人民币资金借款合同(设备储备贷款)》。借款合同包括下列条款:贷款金额和用途、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用款计划、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及还款资金来源、违约责任、担保条款和借贷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第六章 贷款发放与回收
第十二条 具体项目的贷款发放,由信贷部门负责,实行贷款指标单独列报和直接贷款的方式。对某一具体项目的设备储备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开发银行承诺贷款额的20%,最多不得超过应贷未贷额度。
第十三条 设备储备贷款一般是在当年或次年从开发银行计划内安排的固定资产贷款中收回。设备储备贷款原则上不办理展期。对借款人提前归还的贷款,仍按借款合同规定的利率执行。
第十四条 设备储备贷款未到期时按季结息,贷款到期时,利随本清,逾期罚息。
第十五条 资金局要在保证正常的固定资产贷款发放的前提下,加强头寸调度,及时供应设备储备贷款资金。财会局要在会计核算、帐户管理等有关方面作出相应规定。
第十六条 各信贷部门于每季末5日内按项目将本季设备储备贷款发放、使用与回收等有关情况送综合计划局,综合计划局汇总分析后报行领导,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国家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借款书》和《国家开发银行人民币资金借款合同(设备储备贷款)》,由政法局根据《国家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另行制定。其它未尽事宜,按开发银行的有关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由开发银行综合计划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